斥資千萬更新“土奶粉”
  勿忘同步更新質量觀
  ■街談
 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科委獲悉,由科委立項、市財政撥付給北京三元的1077.97萬元即將到位,用於後者承擔的“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”研發項目。據瞭解,政府為嬰幼兒奶粉研發專門立項,並撥付大額資金,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首次。三元食品該項目的主持人表示,我國對母嬰體質和營養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,急需補上。(5月5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  面對“土奶粉”難以自拔的信任泥淖,北京市相關部門這一次的科研資金投入,被視為一次對民族奶粉品牌的救贖。確實,就目前而言,國產奶粉,特別是國產嬰幼兒奶粉,在市場上的表現,難言樂觀。為解救這種困局,也的確需要一個專為嬰幼兒“私人訂製”的奶粉橫空出世。但良好的願望,千萬的投資,能否變為實際,激發“土奶粉”神話的崛起,仍需要進一步觀察。
  從已知的信息來看,承擔這項研發任務的三元企業,其奶粉品牌信譽尚可。但此時的市場環境,已不同於數年前。在歷經三鹿事件重創後的奶粉市場,消費者的信心恢復堪稱艱難。更何況,既然是研發新品種,市場的接受、反饋也必需要一個周期。在奶粉監管被普遍懷疑的背景下,消費者們自有一種被實驗者的心理。意即,誰敢保證這新品種的質量不出問題?誰又敢去為這一袋新奶粉,試一試奶粉?
  毋庸諱言,對嬰幼兒奶粉而言,需要的並非一個奇特的新品種,而僅僅是喝的是否健康與安全。換言之,國民對嬰幼兒奶粉的要求,已是一種基於底線的訴求。在這種普遍性懷疑未有強有力的監管舒緩之前,單純依靠品種上的更新換代,恐難以助推“土奶粉”的崛起。重建公眾對於“土奶粉”的信心,這既需要市場情緒的自我修複,更有賴於整體監管體系的持續發力,也同樣離不開奶粉企業自身的自律與自省。
  就未來而言,國內奶粉市場必然要面臨新一輪洗牌。一則,國產奶粉自身不斷兼併、重組。現有強勢奶企勢必要重新盤活資源,推出類似三元量身訂製的嬰幼兒奶粉。二則, 5月1號後,對國外奶粉的流入監管加強。未經註冊的洋奶粉,不得在華銷售。以此而論,對三元以及北京相關部門而言,投入千萬研發,僅是一種資金上的魄力,能否藉著研發新品種的契機,樹立一種質量至上的市場觀,從而搶占市場先機則更顯釜底抽薪。而這,既是三元一家奶企需要學會的,亦是“土奶粉”崛起的必要條件。
  □晚報評論員 楊興東
  (原標題:斥資千萬更新“土奶粉”勿忘同步更新質量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q76sqnd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